本来每月一日的博客上公布我上月所读书目,持续了很多年,已成一定规模。但由于去年大地震打乱生活和写作节奏后,一直尚未完全恢复过来。所以每月一日公布的阅读目录,有时难免变成了两、三个月才公布,以至有朋友来信询问。公布读书目录的目的,在于与有阅读同好的爱书人等交流,以便大家将自己看到的好书介绍出来,以便形成信息上的互补。
我认为阅读是人世间的大享受,比做爱还持久。人自成人起,即使你有百般条件,身体和欲望也不允许你日日做爱,至老不衰。但读书却是可每日进行,当然你每天之阅读都在为稻粱谋,都在为写论文、做研究,恐怕阅读的趣味也会大受影响。阅读常能带来愉快的是,你的阅读纯任趣味的勾引和驱使,没有阅读的任务,可急可缓,全操于己手。当然若是你要研究做学问,趣味固然要有,但系统的阅读尤为重要。而我的阅读,总是趣味与实用交互影响,没能分得那么清楚。
下面是近来三个月所读书目的简要评语,大家可将自己近日所读好书跟帖于后,以便常来敝博的诸君交流。
1:《许倬云问学记》。这书的编者是我所尊敬的许医农先生,但遗憾的是,这次所编却有很多遗憾,选择不精是其一大病。大概不少许倬云先生的书,她寓览有限之故。
2:马斯洛《自我实现的人》。这是旧籍新读,常读常新。心理学是我感兴趣的领域,惜乎这方面所得皆皮毛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二十世纪的影响很大,至今仍在发酵。
3:布兰克.戈布尔《第三思潮:马斯洛心理学》。这书原来读过几章,未读毕,这次趁着读马斯洛书籍的机会,一并读了,这恐怕是国内译介的关于马斯洛心理学书籍中最好读的一本。其间对弗洛伊德、华生、马斯洛的异同,颇有明白晓畅之评价。
4:帕拉蕾丝—伯克编的《新史学:自白与对话》。这是北大所出系列历史哲学和方法丛书的一种,对于二十世纪各家新史学有极其有趣的介绍与对话。中国历史要么是纯粹史料堆砌,要么以论代史、搞成影射,很少做历史哲学和方法诸方面的探讨,致使历史研究出现诸多不应有的缺失。
5:高桥哲哉《靖国问题》。对于日本、俄罗斯这样的中国邻邦,尽量了解,加深理解,是我们知识分子的一点责任。靖国神社问题,历来是中日国家和民意冲突的焦点,但靖国神社的渊源,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。高桥此书对靖国神社自身的矛盾和历史演变,有诸多厘清与批评,值得想了解日本问题的朋友们阅读。
6:孙明经等《遍地盐井的城市——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》。自贡作为川南重镇,其民情风俗与四川他地相比有其特别之处。这座城市对中国抗战的特殊贡献,有许多人并不知晓,像这样图文并茂的书籍,是了解自贡的入门读物。
7:熊芝山《四川轿夫与我》。此书是台湾川康渝研究会所印的四川文献之一种。熊是贫苦的渠县人,读书并不算多,但这书对了解抗战及国共内战,却也不无从小处着眼的处益。
8:张默生《厚黑教主传》。最早知道张先生,是他为流沙河先生的“草木篇”辩护成为右派的事。接着读了重庆出版社刊印的《异行传》,对其用浅白文言所写之奇言异行,反复诵读,叹为美文。这次读《厚黑教主传》并不惊异,因为对李宗吾先生的书,我也多少读过几种。常人好说李宗吾的厚黑学,其实李宗吾最有启迪作用的是《心理与力学》。朋友陈远兄曾有写李宗吾传记之愿,不知完成与否?
9:段渝主编《抗战时期的四川》。此书有些资料之发掘,多系匆忙之作,并无什么新意之研究。抗战不仅于四川,乃至于中国影响甚巨,但像样子的研究却并不多,这不仅是学风浮滥之结果,更有意识形态捆缚手脚之病态。
10:罗开玉等主编《〈攻心联〉与赵藩研究》。川滇人民自古有许多往还,我也购藏有云南书目、著作序跋、碑传集等书,但赵藩的文字令我读来尤感亲切。不仅是他对四川文化、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,而且其中有一年于敝乡任知州。“攻心联”之阐释与研究,当然值得做,不过这书中除了少数直接关于赵藩的资料,像样子的研究也就只有罗开玉本人的一篇而已,其余都有大同小异之嫌。对于赵藩“攻心联”的解释,最有深切意味的是流沙河先生的改作。
11:于歌《美国的本质》。这书曾在网络上断续看过一些,这次还是忍不住买回来纸质本再读一过,对于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帮助。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来,通俗易懂地解读美国,可以作为了解美国的入门书来看。
12:陶希圣的《潮流与点滴》。家中藏有八十年代影印之《食货》杂志,所以对陶的事功之一部分并不陌生。后来知道“高陶事件”的一些线索后,一直想找台湾版《潮流与点滴》来看,未能遂愿。这次的大陆版当然也是删节本,不过对于了解抗战时 “低调俱乐部”,以及他与高宗武等人为何曾经与汪精卫等人走得很近,有一定的助益。不过,这书附录的其妻万冰如的回忆录,倒也值得一看,看似平凡的妇女常有男子不若处。
13:《高宗武回忆录》。“高陶事件”的主角之书籍能得翻译出版,自是值得庆幸的事,对于汪伪政权的历史更增一份较深的了解。日本有许多中国通,但中国对日本的研究,恐怕至今仍不算什么强项。人们常以为民国的日本研究者,常以戴季陶、周作人、陶晶孙等人为翘楚,其实在我看来,高宗武对日本的见解与看法,不在这些人之下。
14:周质平《胡适的情缘与晚境》。胡适先生虽是一代人物,却也是凡人。从琐细物事来了解一代人物,但又不流于八卦与臆测,周质平先生庶几做到了。
15:陈渠珍《艽野尘梦》。湘西是块神奇的土地,自民国以降,有熊希龄、陈渠珍、沈从文、黄永玉等人。这陈渠珍虽是军旅出身,自不是今天的枵腹空空、只知杀人的丘八可比。其将赴藏处理军旅之事,特别如何穿越藏北无人区,死里逃生的经历,读来可谓惊心动魄。是书由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注释,尢可帮助读者理解西藏物事。
16:张耀杰《民国背影——政学两界人和事》。张耀杰兄近两年对民国政学界人事的梳理,准确细腻,也不乏深刻。这书依旧展示出他梳理史料的功夫和蕴藏于其间较深的见识,但对于宋庆龄等与共产党千丝万缕之人的认识,还极有可辩驳处。待我得便时或许会写篇文章来探讨。
17:罗素《中国问题》。罗素、杜威、山格夫人等来中国的演讲,对二十年代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。罗素访问中国后,回去所写的《中国问题》凝聚着他对中国的观察。再了不起的学者,对异域和异质文化的观察,都充满着不少看似有理的误读,罗素这书也不能摆脱此点。
18:陈之藩《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》。无处得到是书的原本,得朋友蓝紫木槿之助,能读到此书复印件也是十分快意的事。胡适对后辈的那种温婉蔼然,即之也温的态度,实在是非常难得。作为一个大学生,陈之藩先生彼时的哲学思考,虽不算高明,但他对时事对共产党独裁性质的认识,对闻一多等人的评价,我认为是有过人之处的。
19:山木英雄《北京苦住庵记: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》。周作人的附逆,是近现代历史上有名的文化与历史事件,但这事件总是使人飘忽难知。山木英雄这书比较完整地研究了周作人附逆的经过,有许多同情之理解,而少下断语。更因为其作为日人,掌握和披露了不少第一手资料,因此有他书所不具备之价值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在日文书中附录的一些资料,作者没有让译者翻译,让我们这些不通日语的中国读者无从阅读。
2009年2月1日10:00于成都
© 日拱一卒,不期速成。非商业性转载,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。商业性使用,请联系作者。
你会怎么做?
7 年前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