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

学生不是工具

冉按:这是为一朋友的刊物所写的文章,请在刊发出来之前,大家不要转载。因为今天有事要去办,所以先行贴出来,以便大家观看。2009328808分于成都

 

  

中国教育的问题既深且广,要罄尽其间的不是,非拿几本像样的专著来说不可。但对于普通的民众和受教的学生来讲,他们哪里有时间去读那些高深的长篇大论?他们想知道的是,怎么样花最少的钱――民众很务实,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免费他们暂且不敢奢望――却又使自己的子女获得相对良好的教育,且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与快乐。这要求看上去易于实现,但在中国却有着极大的阻力。这阻力来自于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,最终会落脚到我们教育制度的缺陷。

我们现在教育的缺陷可谓一目了然,那就是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。上千万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受到应试教育的绑架,谁都看出了其间毛病之所在。社会上不少家长怨声载道,身在教育系统内的人包括教师、校长乃至教育官员,都有啧有烦言,谁都不满意目下的应试教育。但可笑的是,要改变这大家都不满意的教育却是异乎寻常的艰难,似乎大家的怨气并不形成有效的利益同构,这真是咄咄怪事。

这咄咄怪事来缘于我们的教育制度缺乏竞争力,没有民间教育土壤,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与公立学校进行有效竞争的私立大学。由于没有良好的竞争,因此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普遍存在,造成了阶层相对固化(龙生龙,凤生凤,耗子生儿会打洞)的残酷现实。与此同时,还来缘我们一考定终身的、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。基础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,而高考又是比较变态的“全国且统一”的一次性考试,对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,学生埋藏了许多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疾患。老师评价学生注重的是结论性而非过程性、诊断性评价;校长评价老师,注重的是“升学率、合格率、及格率”这三率是否达标;而教育官员对校长的评价则是你是否听他的话,除了“三率”这硬性指标外,是否还会做一系列冠冕堂皇的、马屎皮外光的面子活儿――素质教育其表,应试教育其里――从而赢得一系列“殊荣”,以便共同邀功于山峰,从而领赏封官。

诸位明眼人早已侦知:学生――老师――校长――教育官员,这样的递进关系,使得学生成为最受压抑的牺牲者,他们快乐学习的权利受到很大的伤害,成了应试教育中最直接的牺牲品。学生成了杂技中的底座,受压最大受损最多,随时都可能出机器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教育多是家长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投资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,应试教育的直接受害者除了学生外,就是他们的家庭。不少有权的以及有钱的家庭,可以花钱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受自由的教育――这也正是中国教育没有强势改革动力的一个原因――只是苦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子女。民意在一个没有真正监督和约束的政府眼里,不说完全等于是个“屁”,但至少用处不大,其博弈力量异常微弱。

应试教育把学生苦到今天这个样子,教育系统的官员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但如果只说是官员的错误,那么又有打错屁股之嫌。早在八年前,我就曾在《南方周末》上写过一篇名叫《中国教育制度必须改革》的文章,申言教育制度改革的必要性。当然教育制度只不过是政治制度的子制度,教育要取得实质性的改善,非仰赖迈向民主自由的实质性政治体制改革不可,舍此别无他途。

 

20093112330分于成都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